[吳聰敏] 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


作者: 吳聰敏 

從物價統計數字看來, 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後才發生的。 但是, 日治末期台灣銀行為了承購巨額的日本政 府公債所發行的貨幣, 在台灣早已經產生很大的物價上漲的壓力。 台灣戰後的物價膨脹和歷史上其它惡性物價膨脹一樣, 是因為台灣銀行無法抑制貨幣發行所引起。 但是, 以往的研究限於資料不足, 都未能仔細檢討貨幣發行增加的過程及其原因。 為了彌補此一缺憾, 本文蒐集戰後初期的財政金融資料, 詳細檢討貨幣發行增加的原因。 從日治末 期到1950年底, 貨幣發行激增的原因除了政府的財政赤字之外,尚包括台銀對公營企業之巨額貸款、 錯誤的匯率政策以及所謂的中央軍政機關 「疏散匯款」。 不過, 從1949年起以貨幣融通財政赤字可以說是貨幣 發行增加的根本原因。 貨幣融通的壓力, 一直要到1950年下半年美國 恢復對國民政府的軍援及經援之後才獲得舒解。 台灣戰後的財政赤字及惡性物價膨脹問題也自此才得到解決。<閱讀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