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陳旭昇、李怡庭] 央行應自行編製多元的物價指數以制訂穩定物價之貨幣政策


 

 


陳旭昇、李怡庭:央行應自行編製多元的物價指數以制訂穩定物價之貨幣政策

原文刊登於太報

根據《中央銀行法》,物價穩定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首要目標之一,且歐洲央行(ECB)亦表示,以穩定物價為目標所採取的貨幣政策,有助於減緩所得不均。 因此,值此物價不斷加速上漲之際,央行如何因應通貨膨脹遂成為民眾專注的焦點。

目前央行關注的物價為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以及核心CPI,其中,核心CPI指的是排除新鮮蔬果及能源(燃氣、電費、油料費)後之CPI總指數。由於新鮮蔬果及能源的價格容易受到短期或偶發事件等因素干擾,排除掉這些項目後所得到的核心CPI,較能反映物價中長期的變化。

 

住房成本若反應在CPI,台灣通貨膨脹率將大幅上調

近來無論是學界或是產業界,對於目前CPI是否反映民眾真實的生活成本,多所討論。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,如果使用民間租屋平台的房租大數據資料修正消費者物價指數,將住房成本如實反應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之後,台灣的通貨膨脹率將會大幅上調(參見李祖福,2022)。

 

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即指出,目前的CPI編製方式恐怕有低估房租類價格之疑慮。而台新金控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也認為,應該思考排除油電價格補貼後,通膨所呈現的真實樣貌。在央行公布的今(2022)年9月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中,有一位理事認為「部分商品價格受到政策性管制以及房租類CPI低估等因素,台灣實際的通膨壓力遠高於公布的數據,只要將真實的住房成本適當反應在CPI,或是放寬價格管制,台灣的通膨率就會大幅上調。」

媒體在報導上述這些看法時,都會形容成他們是在批評台灣通膨數字「失真」;而編製CPI的「苦主」主計總處恐怕也是滿腹委屈,認為自己只是依據國際規範編製統計數字,何罪之有?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外界沒有提出質疑,主計總處內的統計專家應該也很清楚,由於我國租屋市場規模小而且不健全,租屋市場之房屋與自有住宅在居住與住宅品質上存在不小的差異,目前主計總處採用租金等價法所設算的自有住宅成本,本來就會對CPI造成無可忽略的偏誤,這與是否採用所謂「國際規範」並無關係。



把自用住宅房價納入考量的 CPI,才能更貼近家計部門真正消費支出



事實上,點出CPI可能偏誤的重點不在於批評主計總處所編製的CPI失真,而是在於,為了貨幣政策有效穩定物價考量,就算不是根據國際準則,央行自己也應該要自行編製各種反映不同面向的CPI,提供決策上全面性的視野。舉例來說,央行可參考學界應用大數據分析的研究,建構較為貼近真實房租成本的CPI。



此外,一如ECB目前研擬將自用住宅房產價格(owner-occupied housing prices)納入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,央行也可以自行編製把自用住宅房價納入考量的CPI。其原因在於,房價上漲在經過一段時間會轉嫁到房租,且歐洲央行發現,納入自用住宅房產價格的物價指數,能夠更貼近家計部門真正的消費支出,且更好地反映貨幣政策的傳導。



最後,央行也可以師法美國的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,透過商品價格較少變動的項目建構「價格僵固性商品CPI」。根據研究顯示,價格僵固性商品CPI包含通貨膨脹預期的訊息,這對於貨幣政策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總而言之,透過多元的指標編製,讓不同面向的CPI各自呈現其樣貌以提供參考。


編製多元物價指標,以提升貨幣政策決策品質與可究責性



再次強調,「失真」並非問題所在,對於經濟情勢的任何人為衡量一定都會「失真」,一定都有偏誤。但是對於央行而言,多元的物價指標編製一方面提供更多資訊給決策者參考,藉以提升貨幣政策決策品質;另一方面也能讓社會大眾進一步了解央行的決策依據,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與可究責性。


(兩位作者均為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暨中央銀行理事,本文純屬個人觀 點,不代表央行立場。)

 

繼續閱讀